从宫中壁绘到《春宵秘戏图》-春宫图到底是什么?

从宫中壁绘到《春宵秘戏图》-春宫图到底是什么?

《庄子》中所说“(黄帝)御女三千,白日飞升”,而《素女经》行文也是以黄帝与素女一问一答的形式。

后来孙思邈在《千金方·房中补益》中也提到了:“昔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”。

汉朝的刘向在《列女传》一书中也讲到殷商末期,商纣王与妲己在酒池肉林中举办餐宴。

周边都是绘满春宫画的屏风,两人一面欣赏这些画,一面纵情作乐。

然而,吊诡的是,昔日纣王妲己在酒池肉林之中的享乐,在汉朝时期,也成了“作品”。

相传,汉朝的宫廷之中出现了以“商纣踞妲己”为主题的春宫画。

西汉时期,广川王刘海阳,在位十五年不仅自己行宣淫,继位为广川王后,更是肆无忌惮,在绘有淫画的宫殿内摆酒宴请叔伯姊妹,并命令她们观画。

几年后,刘海阳被废,其宫殿也被拆除。

当然,以上都是稗官野史,顶多也只是一语带过。

而真正有迹可循,现在能见到的,则是在1941年出土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汉崖古墓群的一座石雕,名为“石男女拥抱像”。

“天下第一吻”

这块东汉时期的雕塑成了“春宫图”界真正的开山鼻祖。

石像中男女各一人,男子头戴冠,右臂环女子肩,右手搭女子右胸。

女子左手搭于男子左肩上。两人并坐相拥,作接吻状。

这“极不规矩”的造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。

郭沫若见到这块石雕,给它取名为“天下第一吻”。

作为夫妻合葬双室墓,男女相拥接吻是墓主人夫妻平时的生活表现。

此后,在山东画像石与四川泸州陶俑中屡有出现这样的石雕“秘戏图”,可见,古人们以这种方式祈求夫妻恩爱、生死与共的同时还祈求着多子多孙、香火绵延。

当然,这种早期的石像雕塑在现在看来实在是抽象得很,在没有介绍的情况下,很难将其与“欲望”联系到一起。

恰逢其会,一幅对后世影响极大,让此后一系列这种主题的画作都被称为“春宫图”的作品,诞生了。

那便是唐朝著名画家周昉所作的《春宵秘戏图》。

阴错阳差的“春宫”

其实,“春宫”的本义与男女之事无关。

屈原《离骚》中写到“溘吾游此春宫兮,折琼枝以继佩。”

此处的春宫指的是东方青帝的居所。

古人对于时空观念与现在不同,他们常将阴阳、四季、五行、五色,甚至天干地支、五德等与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个方位相搭配。

而东方青帝所对应的则是古代神话中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,也叫苍帝、木帝。

在神话传说中,青帝主宰着春天,因此其所居之地称为春宫。

直至《春宵秘戏图》的出现,将这类画的场景带入了宫闱之中,“春宫”,顾名思义,“春宵宫闱”。

此画绘有一男四女,皇帝唐明皇和他的爱妃杨贵妃身处幽房之中的画面,旁边两位女官在忙碌地帮忙,另外两位侍女则饶有兴致地在一旁侍立。

而《春宵秘戏图》成稿之后,因其画家周昉的名声,被世人追捧,最终一直所踪。

到了晚明,大收藏家张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来到了太原一户王氏大姓家中,居然见到了这幅失传已久的画作,不禁喜出望外,以重金购得。

张丑兴之所致,写下跋记:

“传闻,昉画画妇女,多为丰肌秀骨,不作纤纤娉婷之形。今图中所貌,目波澄鲜,眉妩连卷,朱唇皓齿,修耳悬鼻,辅靥颐颔,位置均适,女妇则望仙髻、绫波袜,而备后妃之容。姬侍则翠翘束带,压腰方履,而有宫禁气象。种种点缀,沉著古雅,非唐世莫有也!”

言语之中,都透露着画面的精致,画家笔法、构图的巧妙,女子们重衣叠幕,肌肤一寸寸都是活的,缱绻温柔。

这也是这幅作品所带来的变革,使这种不足为外人道的画作,也走上了精致、传神的路线。

在此之前的“春宫画”,大多是明火执仗,张牙舞爪,画功粗劣至极,顶多夸赞他“画风淳朴”。

而真正将“春宫”带上巅峰的,则是明朝的书画大家,其中以唐寅,唐伯虎为之最。

《风流绝畅图》

深陷考场舞弊案的唐寅回到家乡,变卖家产,于青楼中纵情声色。

很快,不名一文的唐寅走上了卖画为生的道路,先是临摹各种唐人宋人的古画卖钱,但销路并不好,于是剑走偏锋,开始画起了当时畅销的行乐图。

唐寅所画的《仕女图》、《秋风纨扇图》对于女性的刻画细致入微,线条如飞,墨色如韵。

正因如此,善画女性的唐寅,所画的春宫,也是一绝,《退食闲宴》、《竞春图卷》、《花阵六奇》,被后人改为《风流绝畅图》,一共有24幅,每画均配有当时流行之浓词艳曲。

至清朝,《风流绝畅图》被列入《禁书总目》,自此历朝均严饬查禁,再未开刻,仅以原刻本传世。

自此之后,“春宫图”便走向了没落。

时至今日,昔日藏于枕下柜中的“春宫图”,走入了博物馆之中。

而如今藏在电脑深处的,只有各种如流水线般矫揉造作的女子们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